-
“羊皮袄”情结的全国人大代表:非遗传承不能
发布时间:2021-03-02    对此,他提议有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特点的少数民族地域,在既有的文艺集团之上,应该加挂“非遗”剧团,“一个剧团,花一笔经费,就可以办两件事”。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这些年,扎西多杰已经在本人所在的玉树州民族歌舞团开端做这件事,“咱们寻访农牧区的传承人,教青年一代”。
    中新社西宁3月1日电 题:“羊皮袄”情结的全国人大代表:非遗传承不能断层 否则只有皮毛难得精华
    但另一种景象,也让扎西多杰焦急。很多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非遗”项目进校园,扎西多杰以为,初衷虽好,香港正版免费资料,但恐怕“此消彼长”,让青少年淡忘了故乡的另一批“非遗”项目,如祖辈小时候唱的儿歌和游玩的游戏,甚至不了再持续发明童谣跟游戏的机遇。
    会谈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扎西多杰说,“玉树人爱唱爱跳是本性”。
    “非遗传承不能断层,否则即使学到皮毛,也难真正控制精髓。”扎西多杰认为,“非遗”传承要更专业,“只是学会了舞蹈的一个特定符号,却不知这个符号的根在哪里,这不叫‘传承’。根丢了,那这个民族就很危险。”
    十四岁时,扎西多杰被招进玉树州民族歌舞团,热爱舞蹈的他,因手指前提较好而被请求学小提琴。
    今年,是十一年前经由大地震考验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建政70周年,扎西多杰已经着手谋划贡献一台不一样的演出,展现70年发展成绩。(完)
    年近六旬的扎西多杰,是众多兄弟姊妹中的老大。小时候,每逢村里文艺上演时,扎西多杰站在步队最后模拟别人舞蹈挣工分,缓缓也就学会了舞蹈。
    “羊羔花盛开的草原,是我诞生的处所,妈妈温暖的羊皮袄,夜夜笼罩着我的梦……”在中国藏族聚居区乃至更广阔区域,一首《妈妈的羊皮袄》经久不衰。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扎西多杰奔忙呐喊,传统音乐、跳舞等类型的“非遗”名目,自身就是群体传承而来,“当初,假如命名的一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没能找到下一代,或者传承并不好,那老传承人走了,这个项目就随着走了”。
    从磁带、VCD、CD,到现在的网络……从艺四十多年,拉小提琴、作曲、编舞的扎西多杰在当地小著名气,他见证藏族风情歌舞传布媒介的变化。与此同时,来自偏僻藏乡的年青人,纷纭走向《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等辽阔舞台。
    “这个时期,要负起我们的义务,要想措施,完全传承下来。”扎西多杰说,歌舞当然得跟着社会发展而变更,但不能光为了难看而舞蹈。
    但起初,这首歌另有其名。作为这首歌的曲作者,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团长扎西多杰曾倡议词作者将歌曲改名。
    但良多人还向扎西多杰“埋怨”说,玉树歌舞变了。扎西多杰认为,这是传承中呈现了断层,“我们应该斟酌以前怎么跳,现在又是怎么跳。不能淡忘传统歌舞的历史文明背景,由于每一个动作都有表白的特定意思。当懂得这些后,跳起来更自由、更明白。”
    “我感到《羊皮袄》更有象征,像我这样的藏族人都是从羊皮袄里走出来的,牧民离不开羊皮袄。”扎西多杰说,“又有人建议加上‘妈妈’,那就更暖和。”
    卓舞、伊舞(弦子舞)、热巴舞、锅哇舞(武士舞)是风行在玉树乃至藏族聚居区的舞蹈。扎西多杰说,锅哇舞是一种大型礼节性舞蹈,完整能够一个人唱或跳,但不可能永远单传,而应当集体传承。
    (两会访谈)“羊皮袄”情结的全国人大代表:非遗传承不能断层 否则只有皮毛难得精髓